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地下道裡顧路

平時沒燒香,臨時抱佛腳
真是意外,下班發現車車不能啟動,想說車子沒電,請同事幫忙借電一下啟動OK。心想趕快開回去保養廠檢查一下,記得是去年才換的電瓶啊,怎麼會沒電ㄋ?上個月也才去保養過ㄋ,也沒說電瓶有問題,電力不足。
沿路開車心裡想著不要熄火ㄋ,每次停紅綠燈,心就要掛好高。就在快到家的附近地下道裡,為了等出口待轉的車子,發現完全沒電了,警示燈也無法開啟,想下車和後面車車說抱歉時,車門也忘了只能手動開啟卡鎖,警張的先下車,請後面的車車繞到ㄋ,再趕快去找保養場的電話,請老闆過來幫我ㄌ。還好離保養廠不到五分鐘的路程,這五分鐘也是讓我覺得是一個小時長ㄋ。
終於看到救星,保養廠師傅騎著機車逆向而來,他也很納悶,為何完全沒電?電瓶外接又可以啟動。先開去他的保養廠再說ㄅ,他還延路跟著我怕我又熄火,真貼心ㄋ。
平安到了保養場,檢查電瓶,發現電力不足,完全沒電可言,連基本的警示燈都無法點亮。他馬上判定式電瓶的電極斷了( 接觸不良 ),所以造成電路是斷路的狀況,才會在行車中熄火,完全沒電可用。
換上新的電瓶就一切正常ㄌ,還在納悶不是去年才換的電瓶嗎?那嚜快壞,第二天仔細看上面的標籤發現是2008年7月買的。再去帳單上查,發現真的是兩年前換的,也真是巧阿,電瓶一般壽命兩年,使用過了兩年就給他壞掉,老闆說這問題很少見ㄋ。打電話問電瓶原廠,也是說這問題很少見啦,電瓶寄回原廠鑑定,確認是電極有一組壞了,一般都是沒有蓄電力的報廢,不過回路還是可以通電的。所以啟動後( 借電 ),不是手動熄火是不會沒電熄火的( 發電機是正常下 )。我的電瓶是電極斷路( 接觸不良 )壞掉的,所以借電啟動時正常可以行駛,在路上遇到坑洞,跳動後,就有可能斷電,又不能行駛了。休息一會借電啟動又可以行駛。
換過4-5個電瓶了,第一次遇到這狀況,不知道是該說好運,沒發生其他意外。還是說不好運就停在地下道裡。最重要的是一切都過去了,現在車車又可以到處跑ㄌ,不過前幾天還是會擔心,怎嚜聽不到引擎聲,以為又熄火了。^.^

20100716 碧蘭生日聚餐

台北 尋覓圓 (SOGO店)

SORRY 照片放上來晚了點

請施主別生氣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奧捷12日 奧地利 哈斯達特



漂亮又寧靜的湖區,自然又合諧的度假勝地,可惜只在這邊吃個午餐,休息一下就離開了。



湖畔意外發現的天鵝一家,七隻小天鵝,有白也有黑,緊緊的靠在母天鵝四周,一點都不怕陌生人ㄌ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口碑不再

星期天母親節,和老婆一家人,去了楊梅一家西餐廳吃晚餐。這是一家網路上蠻有名的店,所以心中也就預設了他的等級,結果失望的心情就變得更多了。
一開始進門,就覺得有些招待不周,因為我們有事先訂位,結果沒帶位的幫忙確認,店員(好像主廚)大聲一呼,確定預留位子在二樓,請我自己上二樓。
點餐時,給的Menu還內容不同,應該是假日,把一些低價位的餐點取消,店員抽單時,沒注意弄錯了。事後發現不對,也沒錯更正,感覺開始不好。因為點餐時間久一點,店員也就顯的不耐煩。Menu介紹的不詳細,又是第一次光臨,問的問題所以多了些。
開始上菜,完全沒留意桌面上的餐具,隨意的放上餐盤,送餐不夠確實,感覺越來越差了。拿起餐具發現清洗擦拭不夠乾淨,上面都還看得到異物(並不是所有的)。吃前菜時,忽然聽到隔壁桌的其他客人,叫了服務生過去,接著不小心聽到他們向服務生說,他們點的起司花椰的內部,都還是冰的。服務生尷尬的抱歉說馬上替他們更換。我這時感到我們算是幸運的了。
主餐,我點的豬腳,吃起來外皮好硬,有嚼勁,不算難吃啦。我岳母點了烤春雞,吃到一半,發現內部還有血液,根本是沒烤熟哩。其他點牛肉的,因為都是半生熟的在吃,有黑胡椒醬,所以沒提處異議啦。
甜點,還好,沒有啥嚜特殊。只有花茶,點熱的花茶,因為需要時間浸泡,才會有紅茶味道,因為沒有多等一下,端上後就倒入杯中喝,所以一點香味都沒有,但有奇怪的味道。讓人誤會點到難喝的飲料,如果一開始服務生能細心的提醒,多等一下,就不會讓顧客喝到奇特的飲料。
這家店不是新開的,也都有很多年的經驗了,卻還是發生許多不好的狀況。老板應該不會不知道吧?客戶變少了,已經是警訊啦,品質與服務的要求是不能鬆懈的。
我已經開始對一些老店的品質質疑了,每次依造網頁的介紹去嘗試,十次有八次是會失望的。不一定人多的地方就會有好吃的ㄌ。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一則笑話?

Amazing New Medical Tech

A married couple went to the hospital to have their baby delivered.
Upon their arrival, the doctor said that the hospital was testing an
amazing new high-tech machine that would transfer a portion of the mother's
labour pain to the baby's father, without the need for any physical connection.
He asked if they were interested, Both said they were very much in favour of it.

The doctor set the pain transfer to 10 percent for starters, explaining that even
10 percent was probably more pain than the father had ever experienced before.
But as the labour progressed, the husband felt fine and asked the doctor to go ahead and kick it up a notch.
The doctor then adjusted the machine to 20 percent pain transfer.

The husband was still feeling fine.
The doctor then checked the husband's blood pressure and was amazed at how well he was doing.

At this point they decided to try for 50 percent.
The husband continued to feel quite well.
Since the pain transfer was obviously helping the wife considerably,
the husband encouraged the doctor to transfer ALL the pain to him.
The wife delivered a healthy baby with virtually no pain,
and the husband had experienced none.
She and her husband were ecstatic.

When they got home they found the postman dead, on the porch.